郑州市,简称“郑”,是河南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在3600年前,成为中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全市各类文物古迹达100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有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氧化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大中型客车生产企业,冷冻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郑州也是历史上著名商埠,至今仍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商贸活动。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三大全国性商品交易所之一,“郑州价格”一直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
三皇五帝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约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新郑。新密市李家沟遗址,距今约10500年至8600年,出土遗物揭示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历史。在新郑市裴李岗发现的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表明当时的人民已开始饲养家畜并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活动,原始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的发展是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距今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是著名的古人类活动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遗址中许多保存完好的房基,以其独特的“木骨整塑”的建筑工序和施工方法,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物。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区依然保留着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
夏商周
夏商两朝先后在郑州地区建都,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管国、郑国、韩国也先后建都郑州地区。约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夏朝的元老人物禹建都于登封阳城王城岗,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河和颍河上游一带以及山西南部是夏人的活动中心。
商部落从君主契开始至商汤共迁徙8次,公元前1675年,商汤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攻占夏朝国都封丘,灭掉夏桀,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汤建都亳(后称南亳,今商丘),后迁都郑州,亦称亳。现存的郑州商城遗址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城垣呈长方形,外城城垣呈圆形围绕着内城。其“外圆内方”的城郭布局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它的规模亦超过中东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城和亚述城,以及印度恒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
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殷建立西周,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郑州,称管国。周王在郑州的封国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和密国等。郑武公将郑国国都建在荥阳,成为郑国第二代国君。郑国随后吞并了郐国、东虢国和胡国。
春秋至南北朝
前765年,郑武公迁都至原郐国所在地,将郑国定名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迁都新郑;前230年,秦军灭韩。新郑做为郑国和韩国国都达500年之久。郑州大部分属于三川郡,新郑属于颍川郡。
秦汉时期,今郑州地域以荥阳为中心,因处交通和运河要道,经济日趋繁荣。秦代,郑州境内始置荥阳县、巩县和京县,属于三川郡;新郑、苑陵、阳城属颍川郡。西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又置密县、成皋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
西汉时期,巩义和荥阳成为国内重要的冶铁基地,荥阳在汉代设有铁官,从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发掘出的大型炼钢高炉炉基和球墨铸铁遗物,反映了汉代已达到最高的黑金属冶铸技术水平。东汉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中牟两个侯国合并为中牟县。
隋代至清代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为郑州。开皇十六年(596年)从郑州分出管州。唐初武德四年(621年),从郑州分出管城。贞观七年(633年)郑州从武牢移治管城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郑州为荥阳郡,仍治管城县。开明元年(619年),太尉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三个郑国。
北宋建都汴京后,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西北路,郑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国内各地选山林名声之地建立书院,位于登封峻极峰下的嵩阳书院是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金代和元代时期,郭守敬和王恂主持在全国设立了27个天文观测台,登封观测台则是全国观测中心。
明朝建立后,郑州划归开封府。清末,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近现代
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中国的芝加哥。
1913年,郑州被撤销市制改为郑县,但依旧保留市级规模。
1920年,河南省议会通过了在郑县设立商埠的议案。
1923年2月,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在郑县发起。
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将郑县开辟为商埠,在郑县设立商埠督办公署。
1927年,上海《旅行杂志》把郑州(县)称为华北大都会。
1928年,冯玉祥将郑县改为郑州市。
1931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大战之后,将郑州撤市复改为郑县。
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1938年6月9日,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选择将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以造成决堤,史称花园口决堤事件。
1948年10月22日,郑县解放,设置郑州市。
1953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经济中心。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地理位置
郑州位于东经112°42'-114°13' ,北纬34°16'-34°58',东西宽166公里,南北长75公里,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东面是七朝古都东京开封市,西面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南面是许昌市,北面为焦作市和新乡市。
郑州市横跨中国二、三级地貌台阶,西南部嵩山属第二级地貌台阶前缘,东部平原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山地与平原之间是低山丘陵地带。郑州最高点位于登封市的少室山,连天峰海拔约1512.4米;最低点位于中牟县韩寺镇胡辛庄,海拔73米。郑州山地面积约2377平方公里。
气候
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雪。郑州市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季较短。处于西部浅山丘陵区的荥阳、巩义、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气温在14~14.3℃之间。郑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统计资料表明郑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春季开始的时间大致在每年3月27日,终止于5月20日,历时55天;夏季开始于5月21日,终止于9月7日,历时110天;秋季开始于9月8日,终止于11月9日,历时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为冬季,长达137天。
水文
郑州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黄河是郑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黄河水从邙山干渠流入西流湖,经过柿园水厂的提灌站,将水提升至尖岗水库。郑州水面面积约11.4平方公里。
郑州市境内的汜水河和枯河是黄河的支流。汜水河分为两支,东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田种湾村五指岭北坡,西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巩密关村以北五指岭东牛旦山,汜水河上游东支建有仙鹤湖水库,西支建有峡峪水库。枯河古称“旃然河”。金水河为西南至东北流向,金水经郭家嘴水库和帝湖水库(原金海水库)进入郑州市区。郑州市区的主要河流有:索须河、魏河、贾鲁河、东风渠、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9月底,郑州市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管城区、上街区,巩义市、新郑市、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中牟县,另设省级新区郑州新区(含郑东新区) 、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1个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 其中郑州都市区规划面积1700平方公里、郑州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郑州中心城区规划面积9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郑州各区、市、县辖153个街道乡镇,其中76个街道办事处、65个镇、12个乡。郑州市人民政府驻中原区中原中路233号。人口密度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广州。
郑州设有8个管委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正厅级)、郑州新区管委会(正厅级)、郑东新区管委会、郑州高新区管委会、郑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郑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郑州火车站地区管委会、郑州黄河生态区管委会)。
自然资源
郑州市有较大河流5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8条,2000年郑州市地表水资源总量是6.06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1.601亿立方米,郑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39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每年的水资源总量为18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215立方米,相当于河南人均的1/2,中国人均的1/10。
郑州市是河南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城市,1996年郑州市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面积456274.2公顷,占郑州市土地面积的60.57%,耕地面积338024.0公顷,人均0.056公顷。郑州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经济林果等粮食作物和苹果、梨、红枣、柿饼、葡萄、西瓜、大蒜、金银花和黄河鲤鱼等农副土特产品。中牟、新郑、荥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县。
郑州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34种,主要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石、硫铁矿和石英砂等。煤炭总储量50亿吨,居河南省第一位;耐火粘土品种齐全,储量达1.08亿吨,约占河南省总储量的50%;铝土储量1亿余吨,占河南省总储量的30%;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中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
人口
1949年到1959年,郑州人口持续增长形成了近代郑州人口的第一次生育高峰。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当时中共中央政策影响,造成了人口非正常死亡,郑州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人口负增长。
由1950年的219.23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708.22万人,增加了486.99万人,增长率为223%。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郑州市常住人口为8,626,505人,同2000年的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967,505人,增长29.55%,男女性别比由107.65:100下降为105.17:100 。郑州远景规划到2020年,市区总人口达到1500万以上。
郑州市2013年末总人口919.1万人,比2012年增长1.8%;其中女性人口445.3万人,增长1.5%;男性人口473.8万人,增长2%。城镇人口616.5万人,增长3%;乡村人口302.6万人,下降0.6%。郑州市全年出生人口9万人,增长3.4%;人口出生率9.91‰。死亡人口3.9万人,增长1.8%;死亡率4.31‰。全年净增人口5.1万人,增长4.7%;人口自然增长率5.60‰。
姓氏方面,据2006年中国公安部门对郑州市市区的公民身份信息数据进行统计研究表明,本市户籍人口中最大的姓氏为王姓,共有235,036人,郑州市新排名前10位的姓氏依次为王姓、李姓、张姓、刘姓、赵姓、陈姓、杨姓、郭姓、孙姓、马姓。
郑州居民以汉族为主,截止2010年,汉族人口占郑州市常住人口的98.80%,少数民族占1.2%。少数民族则以回族为主,截止2009年,郑州的回族人口达12.7万之多。另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等47个少数民族。
交通
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勘察芦汉铁路时,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现代的发展进程。
郑州有一类航空、铁路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1个,货物可在郑州联检封关直通国外。郑州邮政电信业务量位居中国前列。国家铁路货运中心,国家公路物流中心,中南邮政物流中心,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等工程促使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三位一体”的物流体系逐步形成。
铁路
新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京广铁路、京港高铁、郑西高铁、郑徐高铁、郑渝高铁(京昆高铁)、郑合高铁(京福高铁)多方交汇郑州,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货运东站,以及亚洲唯一运行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十字枢纽站郑州东站。
未来郑州将成为中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中原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和全国“3小时经济圈”。
国家铁路干线:京广铁路、陇海铁路
特等站:郑州站、郑州北站、郑州东站、圃田西站
国家高铁网:京广高铁、郑西高铁、郑徐高铁、郑渝高铁、郑济高铁、郑合高铁、郑太高铁等。
特等站、高铁大型枢纽站:郑州东站
城际铁路网:郑洛城际铁路、郑许城际铁路、郑开城际铁路、郑焦城际铁路、郑平城际铁路、郑新城际铁路、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等。
公路
国道:107国道、310国道
郑州市是国家公路网主要枢纽之一,有多条国家和地区性高速公路连接省内所有城市和省外城市。郑州市的路网由环路和放射道路组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是中国高速公路网密度较大的区域之一。
高速公路干线:京港澳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郑州绕城高速公路、郑少高速公路、郑民高速公路、郑尧高速公路、商登高速公路、永登高速公路、机西高速公路、郑卢高速公路、郑焦晋高速公路、焦桐高速公路、郑青高速公路等。
公交车:郑州市内约有400余条公交线路,有城际公交、城市公交、都市区公交和旅游公交四种公交类型,到达城区各处。郑州至开封、焦作、许昌、新乡多个地市开通了城际公交线路。由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郑州交通产业服务中心、郑州交通信息服务中心三部分组成郑州新公路客运站建筑容量约10万平方米。
BRT:郑州快速公交于2009年6月份投入运营。
地铁
郑州地铁,规划分两步走,第一步由8条线路组成,第二步规划共17条线路,分为起步、发展、成熟完善3个建设阶段,预计总投资1000亿元。
2009年6月,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动工,一期工程长26.2公里,设置20个站点;2010年12月,郑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动工,一期工程长18.27公里,设置15个站点。
2013年12月26日郑州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营,郑州成为中原地区第一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中部六省第二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规划到2020年,郑州地铁线网总规模达到202.35公里。
航空
1956年建立郑州航站,1997年8月28日,由省、市政府和民航总局联合投资新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CGO),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是国家民航总局定位的中国八大航空枢纽港之一。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郑州建设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同时中国民航局把新郑国际机场确定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
2011年11月2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工程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29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的目标设计。
2011年12月26日,郑州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跨入“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2012年郑州机场已通航国内外67个城市地区,开通航线90条,其中国内84条,国际和地区6条。
2014年4月,郑州机场已开辟航线147条,国际和地区客运航线15条,全货运国际航线20条,已基本形成通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欧美亚的航线网络。
经济
郑州是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1920-1930年代由于铁路的建设而成为重要内陆商埠。如今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型大都会和主要经济中心之一,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以北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
工业
郑州市在纺织、机械、建材、耐火材料、能源、原辅材料、有色金属、食品、煤炭、卷烟等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新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等产业为工业主导产业。
郑州是中国重要的冶金建材工业基地,氧化铝产量占中国一半左右。机械工业拥有亚洲最大的磨料磨具企业中原环保。郑州宇通是亚洲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的客车生产企业。郑州速冻食品企业如三全食品和思念食品等占据高端市场,中国第四大啤酒生产商金星啤酒,中国三强方便面生产商白象食品集团。
金融业
郑州市是国家首批确定的商贸试点城市之一。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成立的商品交易所,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中西部唯一一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其期货产品如郑州白糖等,是国际市场核心价格指导价之一,并已经与印度美国等交易所达成合作协议。
公园
郑州市的公园主要有郑州人民公园、世纪欢乐园、郑州绿博园、方特欢乐世界,紫荆山公园、文博广场,郑州儿童乐园、碧沙岗公园,郑州动物园、郑州植物园、郑州海洋馆、金鹭鸵鸟园、五一公园、中州大道森林公园、西流湖公园、郑州之林公园、郑州月季公园、红白花公园等。
绿化
郑州城市绿化率处于中国城市前列,矗立在街道旁的法国梧桐成为城市一景,被誉为“中原绿城”。市花月季和市树法桐。
体育
市内建有航海体育场和河南省体育中心等体育场馆。河南省体育中心有可容纳近5万人的体育场、田径场、足球场、棒球球场和综合训练馆及配套设施。
自1985年以来,郑州市先后举办了中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第一至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首届、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体育赛事。郑州著名运动员有邓亚萍、孙甜甜、巫兰英、牛安林、赵阳阳等。
1994年8月27日成立的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是中国较早成立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之一,为建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独资企业。是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参赛球队之一。
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由中国田径协会,河南省体育局,郑州市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是河南省唯一常设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全程马拉松赛事,赛事定于每年春季3月底到4月初适时举行。
传媒
1915年,马超然兄弟在郑州大同路东头路南开办了文亦可印刷所,是为郑州最早的印刷所。
1916年9月15日,郑州历史上第一份报纸《郑州日报》诞生。除了《郑州日报》外,郑州较有影响力的报纸还有《郑州晚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等。较有出名的网媒有大河网、中原网、映像网等。
成立于1969年9月15日的河南电视台,二频道至九频道8个频道覆盖河南省主要省辖城市;功夫卫视是河南电视台与澳门澳亚卫视等机构合作推出的武术类频道,面向港澳以及东南亚播出。
郑州电视台是郑州市第二大电视传播媒体,下属6个频道。
教育
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东大街文庙西一带创建东里书院。1904年根据河南省兴学诏令,郑州知州饶拜飏在东里书院创办郑州官立高等小学堂,这是郑州第一所新式小学堂。
1906年郑州知州叶济因为州制改升始设郑州官立中学堂,是郑州第一所新式中学堂。同年郑州还在官立中学堂内附设郑州师范传习所、并创办了郑州京汉铁路实业学校。郑州目前有东、西、南、北四个大学城,全市有本、专科院校近48所,有在校生约61万人。
截止2011年底,郑州市有各级各类教育学校2324所,在校生242.8万人,教职工13.88万人。其中,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郑州大学、以及解放军重点院校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2011年入住师生突破15万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大学国际学院、河南警察学院、河南教育学院等十几所高校新校区沿龙子湖呈环状分布。
文化
位于郑州的河南博物院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院,是展示中原历史古文明的重要场所,黄河郑州段以“悬、浊、荡、阔”为特点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河南豫剧在郑州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河南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梨园春》在本地有较高的收视率。也是中国街舞圣地,因此,郑州的文化主要体现为黄河文化、商都文化、拜祖文化、街舞文化、武术文化以及戏曲文化。
城市精神
郑州精神为“博大、开放、创新、和谐”。
“博大”,是指郑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开放”,是指郑州城市的鲜明个性和城市品牌。
“创新”,是对郑州市历史、现实精神面貌的总结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现。
“和谐”,是对郑州地域文化的本质概括。
戏曲
河南是戏曲大省,除传统的豫剧、曲剧和越调三大剧种外,还有十多个地方剧种,几百年来戏曲一直都是郑州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老百姓的生活起着伦理教育和审美娱乐作用。省会郑州的戏曲氛围在河南省外其他城市很难见到,20世纪初,郑州火车站附近的老坟岗汇聚了坠子、相声、评书、戏法、戏曲和拉洋片的艺人,如今郑州市内各大公园和文化宫成为戏曲爱好者的乐园。
方言
郑州方言属于官话方言的中原官话,指居住在市区的大多数人通行的地方方言。说标准郑州话的人大多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出生的或当时随家长来郑的幼童。1954年,河南省的省会由开封迁到郑州。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随着转移到郑州,大批开封人员随机关来郑。省会迁郑之前,开封话代表着“河南的官话”。省会迁郑后,开封人员来郑,开封话成为郑州话形成的语音基础。
宗教
少林寺是中国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寺院、中华功夫的源头,位于郑州登封西北13公里中岳嵩山西麓。嵩山·少林寺就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在嵩山·少林寺西约300米处的山脚下,有一片塔林,为唐以来少林寺历代高僧的葬地,计250余座,这是中国最大的塔林。
1983年,国务院确定少林寺为全国重点恢复宗教活动的佛教寺院。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包括少林寺在内的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旅游
郑州处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之间,文物资源众多,有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在内的遗址遗迹达10000余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38处43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9处,文物数量和规模居中国城市前列。其中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共8处11项:观星台(最早的天文建筑)、中岳庙(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东汉三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岳寺塔、嵩山·少林寺建筑(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十方禅院),威震海内外的中国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
饮食
豫菜是郑州颇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如“鲤鱼焙面”、“桶子鸡”、“套四宝”是当地的豫菜代表。郑州比较著名的豫菜酒楼有河南食府和豫顺楼饭庄等名店。
郑州人以面食为主,有蒸馒头、摊煎饼、油炸的菜角,郑州号称“烩面之城”,烩面馆遍布郑州市的大街小巷。老字号“合记”的羊肉烩面独领风骚,然后是萧记三鲜烩面异军突起,并快速发展,二十年间成为郑州市餐饮的城市名片。
城市荣誉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之一,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最佳会展经营城市。
著名人物
郑州人才辈出,灿烂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如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春秋时期政治家子产,战国早期道家名师列子,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战国末年水利家郑国,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散文家的韩非子,东汉名臣杜密,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唐代画家、文学家郑虔,唐代伟大诗人、诗圣杜甫,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等。
郑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zhengzhou.gov.cn/
郑州电话区号:0371
本文内容来源:百度百科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